飞鱼妈正面管教系统微课堂,让您成为自家娃的育儿专家

【原创】如何摆脱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zwjn

如何摆脱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让我们烦恼甚至痛苦不堪,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在他的著述中对此有多方位深刻的阐述,本文管中窥豹,写一点点拙见。

接纳自我

我们每一人都有一个肉身,阿德勒称之为容器,有些部分是先天的难以改变的,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重要的就是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这不是指“更加积极、获得更强的自我肯定感、凡事都朝前看”,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这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这对接纳孩子也是同样适用,

比如孩子考试考了60分,如果你认为他“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他能得100分”,这是对他的自我肯定,

如果在诚实地接受了60分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帮助他“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才是对他的接纳。

回到我们自己,即使我们每个人给现在的人生打分是60分,也不用悲观。毫无缺点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根本没有满分的人。

我们重要地就是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有一句经典的话献给大家:“上天,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甘于平凡的勇气,不与别人比较

阿德勒心理学非常重视“甘于平凡的勇气”,为什么我们非要特别呢?

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无法自我接纳的话,如果做不到特别优秀,便容易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

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接纳,关爱自己的意识的话,比如说听话的孩子,他们会竭尽全力去学习,去掌握技能,希望这样做获得父母、老师、周围人的认可;

但如果学习进展不够顺利的时候,这种希望特别优秀的愿望可能会转而“希望特别差劲”,有些孩子会在上课的时候故意大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希望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

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即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所以,要具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普通不是无能,而是不与别人比较,我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包括伟人。

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例:

2012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Sloan商学院中国籍的学生郭衡自杀,她当年28岁,出生于兰州,2001年移居美国,曾经华尔街工作,2011年进入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她的遗书里说“除了中文,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优势”。

她说“在麻省理工商学院,跟世界的高级人才比,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我的同学们不光工作认真勤奋,并且十分高效和考虑周到。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是否能够跟这些人竞争?今年我要领导麻省理工的同学一起做一个大型能源展览,我是否能够做成一件在国际上这么微不足道的事?”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弱肉强食这些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在强调和别人的竞争,强调和别人的比较,在现在的社会其实更强调的是平等、合作和共赢。

其实一个人真正地接纳自己、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应该是不断地给自己鼓气加油,而不是外在的比较。

同时,她认为她做的事在国际上是微不足道的事,她也是在向外看,和别人比较,如果她向内看,和自己比较,这对自己而言,应该是一次进步,一种肯定。

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呢?

我们来看看她自己的描述:

在郭衡的一篇博文里,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3岁的时候,我便离家,开始了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的独立生活。在幼儿园里面,我经常是感到恐惧的。我没有朋友,而我又是那么可笑的自闭和敏感,别人随便对我说点什么,我就当真,于是逆反和打击心理非常强。”

在博文中,她这样描述她父母:“我的爸爸妈妈,在中国已经算是开明的父母了。他们不给我压力,但是也从来不给我嘉奖。无论我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总是觉得我还不够好。我甚至没有印象父母当面夸过我什么。因为我不听话,经常挨打,从小跪搓衣板,我是像男孩子一样被揍大的。但是,很不幸,我却是个内心脆弱的女孩子。”

童年时代直至长大成人,郭衡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做好了不夸奖,做不好就批评,她不断地寻求父母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来获得动力,而不是自己的内驱力,她怎么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呢?

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并不是因为他今天考了100分、钢琴弹得好、获了很多奖项,

即使他身上有一些缺点,即使他今天只考了0分,我们依旧爱他,我们会跟他一起去面对、去成长,帮助他,而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他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他刚出生时带给我们的喜悦一样。

问问我们家长自己,能做到吗?有勇气做到吗?

父母能够这样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才会学会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父母能够不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孩子才会学会不和别人比较。

一个靠赢得别人、取悦于父母、他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人,永远也比不上一个靠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取悦自己来实践自己价值的人更加快乐。事实上,实践自我价值往往能更好地影响到、帮助到他人。

日本有一位高龄女诗人,柴田丰,92岁提笔,98岁出版第一部诗集,一不小心就成了畅销书作家,风头直逼村上春树。她有一首诗这样写的:“喂,说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叹气的呢?阳光和微风,从不曾有过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我也有过伤心的事情,但活着,真开心。你也别灰心。”

愿我们都成为自己,不是别人,愿我们的孩子也都是自己家的孩子,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他自己。

愿我们都能平等地做梦。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