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里,有一段讨论:
一位小学生的妈妈说,开学后时间又变得非常紧张,写作业磨蹭,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忍不住发火。
另一位妈妈说:做事磨蹭这个事情,我也要想办法。孩子的通病。
有位爸爸也在说,我家孩子也特别不爱写作业,作业还很多。真是头大。
写作业磨蹭似乎成了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普通反映的一个问题了。
学习是一种信仰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每一个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最了解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出现问题需要父母用智慧反思,这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吗?如果不是,又该怎么引导?如果是,又该怎么引导?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不能简单地见招拆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对孩子成长的规律有一个系统认识,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辨,再来具体到方法论。
所以: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世界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乐学父母倡导终生学习,学习是一种信仰。
具体怎么办
我认为家长一方面要理解孩子,减少自身的焦虑:可能有的作业枯燥,孩子缺乏兴趣和动力;可能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可能外归因于作业的确太多太难,等等。
简言之,家长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挖掘出真实的原因是重点。
具体建议1——换说法
把磨蹭换成中性一点的词:比如说写作业慢、写作业中间停顿,别的事干扰啥的。
磨蹭有点给孩子贴标签的感觉,给家长和孩子都有不好的心理暗示。
具体建议2——列清单
听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表示理解,然后一起想想让写作业快一点的办法:
把所有的办法列单子,任何他想出来的或者我们想出来的,都写下来;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好玩的都可以写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亲子时间。
再一起讨论哪些方法可行,最后监督执行。
列清单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尊重,既不专制也非纵容,孩子会觉得原来爸爸妈妈把我说的都写下来了,还能和我讨论耶!他会从心里引起重视。
具体建议3——设定日常惯例表
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讨论出一周日常惯例表,最好孩子自己动手绘制。
把一周的时间安排列一个惯例表,比如一天中几点到几点上课、写作业、玩耍,都可以列出来。
贴在醒目的位置,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事先可商讨好如何考评执行效果,好的话怎么奖励,不好的话怎么弥补。
具体建议4——使用定时器
可以让孩子挑一个他喜欢的定时器,让他学会并喜欢上使用定时器。
例如有名的番茄工作法,提倡15分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把大作业量分成小任务,分碎时间段,把目标缩小,具体、可衡量,对孩子有挑战性但能达到,会更容易使孩子有成就感。
最难的是家长的提醒监督得到位,但我想经过这些讨论的铺垫,到了具体的执行层,提醒监督应该容易一点;
方法一旦用上就得坚持下去,慢慢地家长会越来越省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