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妈正面管教系统微课堂,让您成为自家娃的育儿专家

【原创】三谈“与孩子的联结很重要”

228

写在前面

“与孩子的联结”我之前写过两篇文章,强调关注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很重要、很重要,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它犹如一个“邮差”,告诉我们大脑去工作。

然而,理论丰满,现实骨感。

大人们要做到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太不容易了,修炼在路上啊!

举飞鱼的例子,反观我自己

先举飞鱼弹钢琴的事例:

上周五,飞鱼弹钢琴,她在练习小汤2的最后一首曲子,弹了几分钟,说:“这个曲子太难了,我弹不好,我不想弹了!”表情烦躁、沮丧。

当时的我没有接纳她这种烦躁、沮丧,我马上说太难才需要多弹多练习呀。

讲了一会道理,最后这一次的练习整个过程都不够愉悦。

事后我想了想,第一,多练习的道理飞鱼早就明白,那时候说没多大用。

第二,如果我当时能接纳她的情绪,表现得平静一些,对她说“这曲子难啊,你弹不好,不想弹,是吧?”再用用万能句式:“妈妈有时碰到难的事,也想放弃,也会沮丧,有时也会烦躁。”

效果是不是会很好呢?

我觉得应该是的。

昨天,我又和飞鱼一起弹钢琴,这个气氛就很愉悦,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的心态保持了不急不躁,她练习了一会拜厄,就要开始自己编曲,弹着玩,我没有那么多的执着心,配合她,给她伴奏,给曲子起名什么“花儿在花园”、“猫妈妈陪小猫玩”,自编自弹,感觉很好。

然后,她又当小老师,教我左右手合弹《自新大陆》,飞鱼表现得很认真,虽然我这个学生不是很好,哈哈。

最近也在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话说这本书写得太有意思了,适合一点一点地读,会觉得孩子们都好可爱。

里面提到:”如果孩子有很多即兴创作的机会,可以自己编旋律、节奏和曲调,那么他们在音乐和言辞方面的成长会非常迅速。”

还提到:“如果孩子感觉勇气用光了时,允许他重新鼓足勇气,这样他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未知世界,比我们大人迫使的要快得多。”

“我们要利用孩子自然的愿望,让他们探索新奇的、未知的事物,以对这个事物取得某种程度的控制,除非他感觉准备好了,否则不要试图强迫他更快一点,更远一点,只有这样做,学生和老师才都能获得最大的乐趣,取得最大的进步。”

这不正与正面管教的“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契合吗。

再举飞鱼和朋友相处的例子

这周星期二,飞鱼和两个好朋友甜甜、依依翘课一起去老牛探索馆玩,三个人一见面,亲热得不得了。

过了一会,排队进探索馆时,她不走了,蹲在地上不高兴,说“我要回家,我不想和她们玩了。”

后面5、6个小时的玩耍和吃晚饭,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玩得很开心,但期间出现了两三次她闹脾气甚至掉眼泪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她想做什么事,另外两个没同意或者说了什么让她不高兴的话了之类的同伴交往之间的小问题。

当她哭闹时,我的心烦、恼怒、无奈、担忧、厌恶等等情绪都是有的,也还有没面子(所谓的育儿“专家”都搞不定自己家的娃呀,在此特意申明一下,我不是专家,更做不了您家娃的专家),

但幸好我在学习更多的还是坦然和平静,也感谢另外两位妈妈的坦然和平静。

因为我知道她如同一朵带刺的小蔷薇,她不是别的品种的小花,一受点刺激就要扎别人一下,就要表现出来,就要发泄,如天王华仔歌中所唱:“哭吧哭吧不是罪”,事实上证明,我们大人们平静地接纳她,让她哭一会,闹一会是最管用的,家长保持镇定,不当一回事,陪伴或抱抱,不用多说话,及时转移注意力,别把事态扩大化,她自己慢慢能恢复,还能主动又去找两位好朋友玩了。

其实家长如果过激反应,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可能是“我受到了伤害,我是弱小的,我是不行的,我自己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不利于孩子的独立。

进地铁分别时,三个小娃娃互相抱着转圈,亲热极了。

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观察者,却是很差的诠释者
脑科学证明,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由于脑部生理结构的原因,情绪系统接受信息在先,处理速度更快,因此情绪反应产生在先,理智反应产生在后。(该段主要摘自网络)

脑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情绪脑先于理智脑发育并成熟。在孩子的大脑中,情绪脑已经发育成熟,而理智脑还非常稚嫩。因此,要求孩子用“弱小”的理智脑去控制“强大”的情绪脑,是不符合他的生理现状的。(该段主要摘自网络)

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雷克斯也说过:“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观察者,却是很差的诠释者。”

我们理解了这些,对孩子爱哭爱发脾气是不是就能更包容,更好地与孩子联结了呢?

人生就是不断修炼的过程,修炼修炼再修炼,与大家共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